信息摘要:
如果电缆或导管引入点的温度过高,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温湿度?一、先排查:温度过高的常见诱因
在采取降温措施前,需明确根
在采取降温措施前,需明确根源,避免盲目处理:
- 接触不良:电缆接头松动导致电阻增大,产生焦耳热(可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接头处温度,正常应≤环境温度 + 10℃)。
- 过载运行:电机或设备负荷超过额定值,电流过大引发电缆发热(用钳形电流表测实际电流,不应超过电缆载流量的 80%)。
- 环境闷热:引入点处于封闭空间(如配电箱内部),通风不良导致热量积聚。
- 导管材质问题:金属导管导热性强,若靠近高温设备(如蒸汽管道),易传导热量至引入点。
-
改善通风条件
- 若引入点在封闭柜体或箱体内,加装轴流风机(选型:风量≥100m³/h,功率≤50W),在柜体顶部开设出风口,底部留进风口,形成空气对流。
- 户外导管引入点可加装防雨型通风罩,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增强空气流通(通风罩材质选镀锌钢板,耐候性强)。
-
清理接触点,降低电阻
- 断电后拆开引入装置,用细砂纸打磨电缆接头和接线端子,去除氧化层和油污,再用扭矩扳手按规定力矩紧固(铜端子推荐力矩:M6 螺栓为 8-10N・m)。
- 接头处涂抹导电膏(如电力复合脂),减少接触电阻(可降低发热量 30% 以上),注意避免导电膏进入电缆绝缘层。
-
加装隔热屏障
- 若引入点靠近高温设备(如锅炉、烘箱),在两者之间加装硅酸铝隔热棉(厚度≥20mm,耐温≥600℃),外部包裹铝箔反射层,减少热辐射传递。
- 金属导管可套上耐高温硅胶套管(耐温 - 60℃~200℃),或缠绕玻璃纤维带(缠绕重叠率≥50%),降低热传导。
-
优化导管路由
- 重新规划导管走向,避开高温区域(如将导管从设备顶部改为侧面,远离蒸汽管道、加热盘管等,距离至少保持 30cm 以上)。
- 若无法改道,采用非金属导管(如 UPVC 管,耐温≤60℃)替代金属导管,减少热量传导(仅适用于非防爆区域或符合防爆要求的非金属材料)。
-
局部降温:针对小空间
- 若引入点在控制柜内,可安装小型半导体制冷片(功率 50-100W),搭配散热风扇形成局部低温区,适用于环境温度≤40℃的场景,能将柜内温度降低 8-15℃。
- 潮湿环境(湿度>85%)可在引入点附近放置硅胶干燥剂(定期更换,或选用带湿度指示的干燥剂),避免凝露导致绝缘下降。
-
整体环境降温:适用于封闭车间
- 安装工业空调或轴流风机,将车间温度控制在 35℃以下(电缆绝缘良好工作温度),湿度控制在 40%-70%(参考 GB 50217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》)。
- 高温高湿地区可采用除湿空调一体机,同时实现降温与除湿,避免单纯降温导致的凝露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