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摘要:
防爆电机运转中出现故障的处理方法?一、立即停机:故障初期的操作
无论出现何种故障,排名靠前步必须紧急停机并切断电源(拉断
无论出现何种故障,排名靠前步必须紧急停机并切断电源(拉断上级断路器,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),并确认周围爆炸性环境已排除(如通风 30 分钟以上,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浓度≤下限的 25%)。
- 若故障伴随火花、异响或异味,需立即撤离现场人员,穿戴防爆工具(如铜制扳手)后再处理。
- 对于连接负载的电机(如风机、泵),需关闭负载进出口阀门,避免停机后介质倒流冲击设备。
可能原因:电源缺相、绕组断路 / 短路、防爆接线盒接触不良、过载保护动作。
处理步骤:
-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三相电压(正常应为 380V±5%),缺相需排查线路熔断器或接触器触点(更换同规格防爆熔断器,如 RL93-25/10A)。
- 打开接线盒(需断电 30 分钟以上,待绕组冷却)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(紧固力矩符合标准,如 M8 端子为 20-25N・m),密封圈是否挤压破损(破损需更换同材质防爆密封圈)。
- 若过载保护(热继电器)动作,需检查负载是否卡阻(如振动电机偏心块是否卡壳),排除后按复位按钮重启,若反复动作则需检测电机绕组绝缘(绝缘电阻≥1MΩ 为合格)。
可能原因:轴承磨损、转子扫膛、偏心块松动(振动电机特有)、基础螺栓松动。
处理步骤:
- 用听针检测轴承部位,若有 “沙沙” 摩擦声或 “咯噔” 异响,说明轴承损坏(拆开后检查轴承游隙,超过 0.15mm 需更换同型号防爆轴承,如 6308/C3),更换时需保持轴承室清洁(用无水乙醇擦拭),避免铁屑残留。
- 检查电机与基础连接螺栓(如 M16 螺栓力矩为 80-85N・m),松动需重新紧固;振动电机需检查两端偏心块角度是否一致(角度偏差≤1°),固定螺栓是否断裂(更换 8.8 级高强度螺栓)。
- 若出现 “嗡嗡” 声伴随转速下降,可能是转子扫膛(定转子间隙异常),需停机测量气隙(正常为 0.2-0.5mm),超标则检查轴承是否跑外圈或机座变形(轻微变形可通过刮研轴承室修复)。
可能原因:通风不良、绕组短路、过载运行、轴承缺油。
处理步骤:
- 检查散热片是否积灰(用压缩空气吹扫,压力≤0.3MPa),防爆冷却风扇是否停转(更换故障风扇,确保风量≥电机散热需求)。
- 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绕组温度,若三相温差>10℃,可能是匝间短路,需解体检测绕组(短路点需重新绕制,导线规格、匝数需与原设计一致,避免影响防爆性能)。
- 轴承温度过高(>95℃)时,需补充同型号润滑脂(如二硫化钼锂基脂,填充量为轴承腔的 1/3-1/2),若补充后仍高温,需检查轴承安装是否过紧(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应为 H7/k6)。
可能原因:防爆面锈蚀、隔爆间隙超标、接线盒盖未压紧。
处理步骤:
- 用塞尺检查隔爆面间隙(平面隔爆面≤0.15mm,圆筒隔爆面≤0.3mm),超标需用细砂纸(800 目)打磨,去除锈蚀后涂防锈油(禁止用普通机油,需用防爆专用防锈脂)。
- 接线盒盖螺栓需对角均匀紧固(力矩如 M10 螺栓为 30-35N・m),确保密封圈压缩量为原厚度的 1/3(老化密封圈需更换,硬度为 60±5 Shore A)。
- 若观察到火花从防爆间隙喷出,立即停机并更换整台电机(此类故障说明隔爆结构已失效,不可修复后继续使用)。
故障修复后,必须进行以下检查才能重新投入运行:
- 绝缘测试:用 500V 兆欧表测绕组对地绝缘,≥1MΩ(湿热环境≥0.5MΩ)。
- 防爆结构检查:隔爆面无划痕(深度≤0.5mm)、螺栓齐全且有防松装置(如弹簧垫圈)、接线盒进线口密封良好(电缆外径与密封圈内径差≤1mm)。
- 空载试运行:通电运行 30 分钟,监测轴承温度(≤70℃)、振动速度(≤1.8mm/s),无异常方可带载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