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摘要:
防爆振动电机机械部件的修理?一、轴承故障的修理:振动电机很易损耗部件
轴承是防爆振动电机的 “心脏”,长期高频振动易
轴承是防爆振动电机的 “心脏”,长期高频振动易导致滚珠磨损、保持架断裂,修理需分步骤操作:
- 拆卸前的防爆面保护
- 用专用工具(如拉马)拆卸轴承前,先在电机端盖与机座的隔爆面处做好对位标记(可用记号笔标记),避免重装时防爆间隙超差(标准要求≤0.2mm)。
- 隔爆面需用无绒布蘸酒精擦拭干净,涂抹一层薄薄的防锈油(如 20 号机械油),防止拆卸过程中划伤。
- 轴承更换的关键参数
- 必须选用同型号高精度轴承(如振动电机常用的 6312/C3,C3 组游隙适合振动场合),禁止用普通轴承替代,否则会因游隙不足加剧发热。
- 安装时采用 “热套法”:将轴承放入 100-120℃机油中加热 5-10 分钟(温度不超过 120℃,避免轴承钢退火),快速套入轴颈,冷却后自动紧固。
- 轴承座修复
- 若轴承座内圈磨损(椭圆度>0.05mm),可采用电镀修复:在轴承座内表面镀铬(厚度 0.03-0.05mm),然后用细砂纸(800 目)打磨至标准尺寸(公差 H7)。
- 轻微磨损(椭圆度≤0.03mm)可涂抹金属修补剂(如乐泰 907),固化后用刮刀修刮至配合尺寸,注意修补剂不能进入轴承滚道。
电机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处易因振动产生磨损,修复需保证轴颈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:
- 轻微磨损(磨损量≤0.1mm)
- 用细砂布(1000 目)沿轴向打磨,去除表面毛刺和疲劳层,打磨后表面粗糙度需达到 Ra1.6μm(用粗糙度仪检测)。
- 若轴颈存在轻微划痕(深度<0.05mm),可用研磨膏(W5 粒度)手工研磨,研磨时需旋转轴颈,确保研磨均匀。
- 中度磨损(磨损量 0.1-0.3mm)
- 采用电刷镀修复:在轴颈磨损处镀一层镍基合金(厚度略大于磨损量),然后用车床精车至原尺寸(公差 h6),镀层结合强度需≥30MPa(符合 JB/T 10118 标准)。
- 注意:镀后需对轴颈进行退应力处理(200℃保温 2 小时),避免使用中镀层开裂。
- 严重磨损(磨损量>0.3mm)
- 采用镶套法:车削轴颈至比原尺寸小 5-10mm,过盈配合镶入 45# 钢套(过盈量 0.02-0.03mm),焊接固定后再精车至标准尺寸。
- 镶套后需检查轴的同心度(径向跳动≤0.05mm),防止运转时产生附加振动。
隔爆面(如机座与端盖的结合面、轴与轴封的配合面)是防爆电机的关键,磨损或划伤会导致防爆失效,修复需严格遵循标准:
- 隔爆面划伤的处理
- 宽度≤0.5mm、深度≤0.2mm 的划痕:用油石(粒度 800-1000 目)沿防爆面纹路(通常为横向)轻轻打磨,打磨后用塞尺检查防爆间隙(需≤0.15mm,具体按电机防爆等级确定)。
- 较深划痕(深度>0.2mm):先用电火花堆焊(选用与母材同材质的焊条,如 HT250 铸铁用铸铁焊条)填补划痕,再打磨至与原隔爆面平齐,堆焊面积不得超过隔爆面总面积的 10%。
- 隔爆面锈蚀的处理
- 轻度锈蚀(表面发乌):用细钢丝刷(黄铜丝刷,避免划伤)去除锈迹,再用无绒布蘸汽油擦拭,很后涂抹薄层 20 号机械油(禁止用黄油,会吸附粉尘影响防爆间隙)。
- 严重锈蚀(出现锈坑):若锈坑深度≤0.5mm,可通过研磨;超过 0.5mm 则需更换部件(如端盖),因为深度超标的坑会成为爆炸传播通道。
偏心块是产生振动的核心部件,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裂纹或配重偏移,修复需兼顾强度和平衡:
- 裂纹修复
- 若偏心块出现长度<50mm 的浅表裂纹(深度≤1/3 壁厚),可采用电弧焊修复:用 J507 焊条(适用于 Q235 钢),焊接前预热至 150℃,焊后保温缓冷(避免产生焊接应力),焊后需用磁粉探伤检测无残余裂纹。
- 裂纹长度超过 50mm 或深度>1/3 壁厚时,必须更换偏心块(焊接修复会导致偏心块强度下降,存在断裂风险)。
- 平衡调整
- 修复后的偏心块需进行静平衡试验:将偏心块放在平衡支架上,待静止后,在较轻一侧的边缘钻孔(孔径≤10mm)或加装配重块(用螺栓固定),直至偏心块能在任意位置静止。
- 双偏心块电机(两端各一个)需保证两端偏心块的相位一致(偏差≤3°),否则会产生附加径向力,加剧轴承磨损。